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
会员注册
加入协会 | 精彩图片 | 专家论坛   
网站首页 协会介绍 加入协会 标准化 行业信息 政策法规 商业网点 商业街区
领导讲话 经验交流 理论研究 分支机构 企业之窗 社区商业 协会公告 联系我们
  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经验交流 > 正文

加强规划 调整结构 推动重庆商贸协调发展

作者: 来源: 点击率:5832
 

加强规划  调整结构  推动重庆商贸协调发展

 

重庆市商业委员会

 

    重庆直辖五年,我市商贸流通取得长足发展,初步建立起组团式、多层面、城乡贯通、繁荣活跃的市场体系,区域聚集辐射功能增强,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迈进,长江上游商贸中心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。繁荣的商业,已成为展示重庆直辖市风貌的亮点。

    一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情况

    五年来,商贸流通建设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,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、变化最大的时期。这集中体现在:流通规模快速增长,200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99.3亿元,比1996年增长57%,年递增10%。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提高,商贸餐饮业增加值实现168.05亿元,仅次于工业、农业,比1996年增长56%,  占全市GDP比重由9.1%提高到9.6%。全市商贸餐饮业从业人员122.3万人,比1996年增加15.3万人。城市商贸形象发生巨大变化,主城区五大购物中心已成为重庆商业的核心和标志,万州、涪陵、永川、合川初步建成地区商贸中心,成为城乡市场传递的枢纽和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桥梁。商贸设施建设突飞猛进,全市市场、商场设施面积每年以2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加,目前达到2200万平方米,五年翻了一番,超万平方米的市场、商场131个,是1996年的3倍。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,直辖前我市仅有富安、群鹰两家外资商业企业,1997年以来先后引进太平洋。家乐福、百盛、麦德龙等知名外资商业企业28家,包括服务业在内直接引资3.2亿美元,设施面积25万平方米,3家外资企业进入全市十大商场之列。非国有商业成为流通的主体,90%以上的中小型商业企业国有资本退出,民营商业迅速壮大,并出现一批知名品牌企业,非国有商业市场份额比重较1996年提高12个百分点,达到72%,餐饮业个体私营经济比重超过95%,8家企业进入全国餐饮百强。重点市场、骨干企业成为西部商贸亮点,朝天门市场辐射区域遍及10余个省200多个县市,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,观音桥市场吸纳21个省市的农副产品,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;重百大楼、重庆商社年销售额分别达到30亿元和45亿元。现代流通业态发展加速,连锁经营近三年高速发展,年增幅50%以上,去年,全市连锁零售额实现40亿元,占社零比重5.7%,3家连锁企业进入全国连锁百强。

    直辖五年重庆商贸发展上了一个大的台阶,但与兄弟省市比,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,如农村市场低迷,流通现代化发展不快,有影响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不多,对外辐射力不强,商业网点,尤其是大型商业设施闲置率较高,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等。差距就是压力,也是发展的巨大潜力。我们将在直辖五年奠定的良好基础上做好下一步工作,把重庆商贸流通发展推向新阶段。

    二、制定规划,落实责任

    重庆直辖后,市委、市政府十分重视商贸流通工作,颁布了《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决定》,并将商业设施发展规划纳入政府任期目标。我委结合新重庆市情,先后制定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商贸流通发展纲要,编制完成了《十五时期商品市场发展规划》、《重庆市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规划指导意见》、《重庆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发展规划》、《重庆市加快餐饮业发展意见》、《重庆市加快连锁经营发展意见》等专业性商业设施和商业业态发展规划。在规划组织实施方面,根据商贸流通“四个层面”的发展战略,确立了“突出重点,分阶段突破,层层推进”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。前期把工作重心放在主城商贸中心的建设发展上,加快主城区商贸设施改造和业态调整。后一阶段又把工作重点转向地区中心城市商贸建设,突出二、三层面的市场培育和流通网络构建。牵一发而动全身,由于抓住了重点,选准了突破口,从而推动整个商贸的快速发展。对规划的具体落实上,我们采取条、块结合,分解落实任务,强化领导责任的办法,将规划中的发展任务,技属地原则分别落在各区县(市),要求各地根据总体规划拟定各自的发展规划,市政府下达当年目标任务时,与规划任务挂钩,市商委进行规划控制和业务指导,以及政策、资金、招商等的协调、支持。通过明确条、块责任,形成区、县长重视商贸流通,分管区、县长努力抓商贸流通发展的氛围。同时,我们每年都开展了商贸工作和商贸发展的评比奖励、典型引路等竞赛活动,促使各区县(市)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创优争先,奋发向上,全市商贸流通发展出现了你追我赶、相互促进的可喜局面。

    三、适应新形势,推进体制创新

    为加强我市商业网点的规划、管理工作,市人大颁布实施了《重庆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》,市政府出台了《大型商场、批发市场预审办法》,对我市商贸流通尤其是商业网点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。近几年来,随着我市经济、社会的快速发展,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,加大投融资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,我市相继废止和取消了“条例”和“办法”,给商业网点,尤其是大型商业设施的规划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。因此,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,推进商业网点管理体制创新已成当务之急。为此,我们在实践中,注意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:

    一是制定规划,加强指导,强化规划意识。按照城市经济发展总规要求,制定科学、规范和操作性强的综合或专业性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,明确鼓励和限制发展的行业范围,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。

    二是搞好论证,严格控制。行使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职能,主动参与重大商贸流通项目的专业性论证。如:牵头组织市计委。市经委、规划局、工商局等八个委办局,制定出台了《重庆市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规划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了大型建材市场的规划布局,设置原则和以联席会议的形式进行前置论证等措施。目前,我委会同市交委正在制定《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》,拟于近期报市政府审议实施。今后,我们将对主城区开设大型综合商场和大卖场,新建大型综合或专业批发交易市场,探索实行听证会审议准入制度。

    三是发布信息,加强引导。通过新闻媒体、网上公布等形式,定期或不定期向有关部门、社会、公众发布重点区域,重点行业的商业设施运行质量、商业设施配置及业态调整信息,加强政府与开发商、项目业主的信息沟通,引导社会资金对商业投资的布局和方向。

    四是加强中介组织建设,规范行业自律管理。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流通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,我市在成立重庆市商业联合会的基础上,正在积极筹备重庆市批发市场、洗染、照相、零售商、肉类、饮食、拍卖行业协会,并将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其他专业协会的组建。

    四、加快布局结构调整,增强重庆商贸发展后劲

    以加入世贸组织和推进流通现代化为标志,我国商贸已进入新一轮的大调整、大转型时期。对一个大城市商业的发展要求,已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“量”上,更是在“质”和竞争力上。谁调整得快,调整得好,谁就能抢占先机,获得更大的发展。“十五”时期重庆商贸流通工作总的调整目标是:围绕建成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,提高发展速度,商贸流通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0%以上,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。调整的方向是: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。大力发展连锁经营,积极推进物流配送,稳步探索电子商务。调整的思路是:加快“六大建设”,实施“双十百千”工程。“六大建设”即:加快建设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商贸中心区;加快建设以连锁店铺和综合性生活服务为主的社区商业网络;加快建设面向农村市场的小城镇商业群;加快建设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贸流通骨干企业;加快建设辐射市外、吸引周边的省际边界贸易市场;加快建设市外和境外销售网。“双十百千”工程即:“双十”,就是建设培育十大商贸中心区(主城核心区加9个次中心),使之继续发挥主力作用;培育发展10大品牌流通企业,使之在现代商贸流通业中起到支柱作用。“双百”,就是建设培育100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,使之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新的增长点;建设100个小城镇商业群,使之成为农村消费新的依托点。“双千”,就是新设1000个规范化的连锁店铺,使之成为商贸流通主导型业态;发展1000万元以上的边贸市场和市外分销机构,使之成为开拓市场、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新支点。

    今后一个时期,商业网点结构调整我们将突出“四个控制,四个发展”。

    控制农贸市场,发展新型商业。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环境的整治,由大中型副食品超市以及各类专卖店、便利店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,已成必然趋势。据我们最近对主城区市场调研,副食品超市显现的繁荣状况和销售大幅增长,和农贸市场销售增幅的明显下降,都证明了这一趋势。为此,在主城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农贸市场,要规划和加快发展以连锁副食超市、专卖店、便利店等贴近生活、方便居民的现代商业业态。同时,规范现有农贸市场,加强治理整顿和监管,并逐步将有条件的农贸市场改造成为超市型市场。

    控制城市商圈规模,发展社区集镇商业。目前主城区五大商圈网点设施趋于饱和,一些地方还出现闲置。今后一个时期,商圈发展的重点是改善环境,完善业态,打造特色,而在规模上要适度控制。9个地区中心城市商业区还要继续发展,但在规划上也要有所控制。从布局上讲,下一步大发展的重点,将放在社区商业和集镇商业上。规划在2005年力争建成100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100个重点集镇商业区。今年要在这方面探索起步,首先在主城区建设10个示范性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。

    控制综合交易市场,发展专业批发市场。从市场发展态势分析,传统的、低层次的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已过了发展的高涨期,而且少数市场还成了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地,属国家重点治理整顿的对象。为此,要控制一般性综合交易市场的兴建,今后主要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产业带动、城乡连接、区域辐射功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。比如,在滇南县,依托国家定点的3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,拟规划建设一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;在荣昌县,围绕建设畜牧科技城、发展生猪养殖产业,拟培育发展兽药饲料交易市场;在江津市,依托包括江津、永川在内的渝西白酒产业,拟兴建白酒批发市场,以市场带动酒业的更大发展。

    控制传统购物商业,发展新兴服务门类。居民消费重点逐步由购物转向非商品服务消费,是实现“小康”后的一个重要特征,这客观要求适度控制传统购物性商业的网络建设和经营发展,加快服务性商业的网点设施建设,提高其经营比重,满足消费者现代生活的多种需求。下一步着力扩大美发、洗染、照相、修理等传统服务业,大力扶持发展社区服务、家政服务、健身服务、物业管理服务等以家庭生活为核心的新兴服务业,规范发展经纪、拍卖、租赁、典当、展览、展示等中介服务业,使服务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。

 


贵阳市专业批发市场规划
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
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
关于召开“2009中国(成都)商业地产发展高峰论坛
中国城商联副会长陈湧同志简历
城镇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委员会
关于组织参加“团体标准化培训班”的通知
关于成立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
关于成立产品品质链开发研究中心的通知
关于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中国城商联小城镇规划
加入协会
协会章程
领导介绍
社团登记证
文件与领导讲话
各地商业规划网点选编
理论研究
经验交流
国外规划及资料
 
主办单位: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(简称“中国城商联”)   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    邮编:100801
电话:010-66094528(办公室)、010-66094508(会员部)    传真:010-66013032    E-mail:bgs_chinasl@126.com
Copyright © 2010-2011 WLSL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65481号-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33